南昌新闻网讯 一年一度的“春风行动”将我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各项招聘活动推向了高潮,掀起了新一轮找工作热潮。每年的这个时候,总有一些不法分子假借“春风”进行招工诈骗,让许多急于找工作的求职者落入陷阱。
如何在求职市场中远离招聘骗局?我市人社部门针对经常发生的招聘骗局,进行了案例的分析,提醒求职者加强防备。
不要轻信“口头协议”
【案例一】 来自赣州的农民工赵师傅在某工地上做零工,工地的“包工头”告诉他,只要每个月完成规定的工程量,就可以拿到全额工资。当赵师傅每个月按照“口头协议”的要求完成工作后,却没有得到“包工头”所承诺的工资。
【案例分析】 劳动监察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虽然市劳动部门一直都在致力于规范和加强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全面规范用人单位就业登记备案、劳动合同订立、持职业资格证上岗、参加工伤保险等行为。但一些求职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不强,在薪酬、工作岗位、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纪律、违约责任等方面,没有与用工单位形成任何书面约定,一旦与用工单位发生分歧、纠纷,很难保障自身的权益。
【建议】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因此,农民工与用工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一定要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旦与用工单位发生劳动纠纷,劳动合同是证明自己与用工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最有力的证据,有关部门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也有明确的依据。有的用人单位拒绝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这是一种违法行为,即使是用人单位的临时岗位用工也必须要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农民工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
远离非法黑职介
【案例二】就读于我市某中专学校的学生邓某寒假期间想找份临时工,来到学校附近的一家职介所应聘。当时,他应聘一家公司的兼职岗位,并交了30元钱,应聘成功后,职介所还向他索取了15元的中介费。但邓某上班后,对方公司便以“你不适合这个工作”为由把他辞退了。
【案例分析】 由于部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急于就业,因此,一些非法黑职介利用外来务工人员的这种心理大赚昧心钱。在城乡结合部地区及高校附近的非法职介活动尤其猖狂,欺骗手段多多。往往求职者在交了报名费后,黑职介便和皮包公司合伙演“双簧”,令求职者轻松地应聘成功,之后,黑职介还强迫求职者交纳应聘成功费。然而,求职者高兴地“上班”后,皮包公司便会找个借口把求职者“扫地出门”。
【建议】 求职者通过职介所找工作,应去取得《职业介绍许可证》的职介所。按照规定,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劳动者牟取不正当利益,不得向劳动者收取押金、保证金或其他财物,也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等证件。如果求职者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向劳动监察机构进行投诉。
●新闻链接
常见五大招工骗局
1、临时办公场所“招聘”。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的旗号,在繁华地段租赁临时“办公地点”举行“招聘”活动,以丰厚待遇为诱饵进行招聘,在欺骗多人交纳报名费后携款逃之夭夭。
提醒:求职者应到正规人才市场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劳务中介单位,在应聘过程中应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
2、刊登“招工”广告。不法分子在车站、商业区、人才劳务市场附近张贴招工广告,通过电话与求职者联系,继而以体检费、培训费为名要求求职者汇款,汇款到账后联系人立即消失。
提醒:面试和缴费应当面进行,要求开具发票或收据,不要被对方声称的诱人薪水迷惑,更不要贸然汇款。
3、群发手机短信“招工”。不法分子以优厚的待遇为诱饵,通过手机群发招工短信,以缴纳报名费等名义,诱骗求职者把钱存入指定的账户,以达到诈骗的目的。
提醒:正规的企事业单位,发布招工招聘信息一般不会采用手机短信的形式。特别是薪酬高得离谱的招工短信,其中必有猫腻。
4、招聘“男女公关”实施连环诈骗。不法分子在报刊、网络上发布“招收男女贵宾接待”的信息,先要求应聘者交纳百元到千元不等的报名费,之后在面试时对应聘者挑三拣四,借此要求应聘者再交“服装费”,进行第二轮诈骗。
提醒:路边张贴的招工广告,特别是有丰厚待遇的“灰色”工作,请不要相信。
5、与皮包公司合伙诈骗。不法分子与皮包公司合伙,即先由中介单位以推荐工作为名收取报名费、服务费,后由骗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装招聘工人,收取体验费、服装费、押金等费用,再编造种种理由拒绝上岗或中途辞退。
提醒:求职者一定要事先做足功课,在每轮面试前,认真了解招聘单位相关情况,不要轻信花言巧语。
此外,据市人社部门工作人员介绍,黑职介一般都没有“三证”,既职业介绍许可证、营业执照、收费许可证,或证件不全。所以求职者一定要在证照齐全的正规职介,参加各种招聘活动或发布求职信息。(记者 贾欣然 张平)
下一篇:严守工资标准才能避免市场涸泽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