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前沿
  3. 热点评述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热点评述

加班: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 来源:网易
  • 发布者:
  • 浏览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明文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这表明,工薪阶层的法定工作时间,就是朝八晚六

法律有规定,执行打折扣。在快节奏、强竞争的今天,朝八晚六的上下班时间,虽被各行各业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却很难落到实处。如此这般,尽人皆知的朝八晚六,被异化为朝八晚 了。晚六蜕变为晚留,不断演绎着被加班的职业无奈,不时制造着过劳死的职业悲剧。

当蓝领和农民工的被加班成为社会焦点之时,各行各业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的被加班,却成了被关注遗忘的角落。仅44~518日的一个来月时间,不同行业的7白骨精竟先后因过劳死而英年早逝。 44日,59岁的北京江民新科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江民,因心脏病突发没能迈过60岁这道坎;416日,40岁的广东省四会监狱一监区教导员李瑞书,连续工作42个小时后猝死;420,38岁的广东省电白县树仔镇镇委书记邵远见,连续工作5昼夜后猝死;56日,40岁的贵州省检察院毕节检察分院反贪局副局长彭文忠,夜以继日督办贪污大案后猝死;511日,37岁的腾讯女性频道主编于石泓,因脑溢血离开了人世;517日,安徽省凤阳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刘廷洋,外出考察城建和招商引资时猝死;518日,58岁的广东省广州市城管局直属三分局副主任科员郭伟贤,在参加完夜间整治泥头车专项行动后猝死

过劳死Karoshi)是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进而出现致命状态,简言之就是超过劳动强度而致死。过劳死在许多发达国家被视为职业病,以各行各业白骨精居多。过劳死均以个案形式发生,客观上讲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过劳死表面上看是偶然的,但超强度的身体过度劳累、超负荷的精神高度紧张,日积月累必然造成身心的亚健康。难怪一位网友这样调侃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过劳状态:白天,上班,7:3017:3018:0010小时,不能回家。下班后,继续奋斗,开视频会,听讲座,培训,考试 还是不能回家。然后,老婆以为老公家外有家了,老公以为老婆红杏出墙了,老人以为孩子在外瞎玩了,孩子以为妈妈不要自己了。再然后,崩溃。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对加班给予了明确限定: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这样的限定不可谓不明确、不详尽,可是,被加班为啥仍被人们习以为常呢?就用人单位而言,不是通过制定不合理、不科学的劳动定额标准而变相延长工作时间,就是将加班渲染为敬业精神而诱迫人们就范。就各行各业白骨精来说,之所以自愿加班,不是怕丢了好不容易得来的饭碗,就是怕在与同事的竞争中处于下风,甚或怕影响了自己的事业前程。于是乎,被加班逐渐定格为职场潜规则,成为各行各业白骨精职场生存的关键词

被加班职场顽疾的肆意妄为,不仅是对各行各业白骨精生命权的极大不尊重,更会掣肘就业和消费。日复一日的被加班,生成的老将出马,一个顶三挤占效应,进一步加剧了严峻的就业形势,极大地抑制了整个社会就业的扩大。年复一年的被加班,迫使工薪阶层有时间工作,无功夫逛街,压抑了消费冲动,磨灭了消费行为。据美国学者计算,每增加1小时空余时间,边际消费倾向增长0.24%;一周增加20小时,就会刺激经济需求增长5%。数据表明,全方位遏制被加班的超时劳动,于国于民,善莫大焉!

劳动着是美丽的,勤奋工作是一种美德,但劳动应是体面的、有尊严的,不应被被加班所绑架,更不应以过劳死为代价。518日,过劳死24岁杭州小伙小袁,在他的QQ主页上留下了催人猛醒、发人深思的警语:生命应当是一场觉悟。后知后觉。总在错误发生之后痛悔,总在一切失去后珍惜,总在没有退路后寻找出路。

(责任编辑:侯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