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曝出的台资代工企业富士康员工连续多起跳楼事件引起社会巨大震惊。无独有偶,继富士康跳楼事件之后,位于佛山的本田零部件供应企业南海本田又出现抗议低工资的罢工事件,再次引发人们的深度关注和思考。
关于富士康的连跳事件,很多专家和学者已经从企业文化、公司管理、劳动者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了仔细探求。但是,追根溯源,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企业的利润增长点在于低工资、高劳动强度、低福利、低劳动保障。进一步深究,乃是在我国经济新形势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和我们“两头在外”的对外贸易模式问题。
近年来,靠着承接国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中国成为公认的“世界加工厂”,大量加工装配类的外资企业在华建厂,尤其是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企业。富士康就是其中之一。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10月份,在我国的出口商品中,工业制品占比高达94.6%,工业制品中加工贸易占比49.9%。而我国的南方沿海城市如广州、深圳、珠海等地成为加工类外资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不可否认,这类产业的确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过较大贡献,尤其是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功不可没。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整体工资水平的提高、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劳动保障方面政策的改变,隐藏在这类企业中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产业附加值低,在国际产业链条中处的增值空间小。根据著名的“微笑曲线”,在产业链条中,研发和销售是企业获得盈利的核心部分,而生产和加工则处于附加值的底端。中国沿海类似于富士康和本田的国际代工企业正是处于曲线底端的产业,承接这类产业的企业盈利能力有限,除非采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进行制度创新,否则只能依赖于低工资来获得盈利。
其次,我国沿海省份实行低工资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改变,甚至不复存在。我国曾经存在过非常显著的二元化经济,农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80%,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在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源源不断的农村剩余人口输入到工业生产中。但是,当前我国沿海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就,农村剩余劳动人口大大缩小,经济二元化的现象越来越不显著,如果中西部的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有效地补充进来,沿海企业面临的劳动力供求状况将由供过于求转化为供不应求。因此,低工资难以吸引劳动力就业,必须进行改变。
再次,我国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受教育的劳动者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知,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原有的用工方式难以为继。为了吸引外资,我国曾经采取了各种优惠措施,从中央到地方,从税收到用地,对各类外资企业广开大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化,以及资金的日渐充裕,我国相应地调整了用资政策,取消了一些优惠措施,出台了相关法律规范,限制了部分企业在华生产,尤其是出台的新《劳动合同法》给劳动密集型企业低工资、低福利的用工方式以沉重打击。再加之,我国进行的民生工程建设和以人为本理念深入人心,劳动者越来越关心自身价值。同时,中高等教育在我国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受过正规教育的“80后”、“90后”劳动力进入市场,他们不再仅仅追求低级的生存需求,还追求个人价值的社会实现。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不能不改变管理理念,更多地考虑到工人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诉求。
最后,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的微利经营模式本身具有相当大的脆弱性,企业逐利的本性要求必须改变这种经营方式。曾有人估算,中国每出口1美元商品,留在中国的收入只有30美分,这里面还包含了工人的工资、水电费用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生存只能靠压低工人的待遇,而工资具有可升不可降的“棘轮效应”,工人待遇恶化必然导致劳资矛盾激化,冲突不断。
另外,次贷危机后,世界经济的低迷也对我国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以沉重打击。再加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环保呼声的高涨等因素,使得我们更要反思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未来何在。
产业转型必然是个痛苦的过程,因为经济增长具有的路径依赖性是难以改变的,同时利益群体的固化也必然带来很大阻力。但是不转型只能使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处境更加恶化。因此,权衡利弊,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出发,我们要转变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为主的增长模式,尽快改变产业布局,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利益,加大研发力度,使我国真正成为掌握核心创造力的“世界工厂”。
上一篇:新生代农民工靠什么安放青春?
下一篇:正视一线劳动者需求与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