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相关新闻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相关新闻

广东省人社厅用“异地务工人员”正式取代“农民工”称谓

  • 来源:中工网
  • 发布者:
  • 浏览量:
   ●反对者:如果拿不出实质性措施,称谓再好听都不能让人信服

  ●赞成者:虽然没有带来直接实惠,但改名是社会尊重的第一步

  中工网讯(实习生 韦杏伶 记者 叶小钟)4月12日,在广东省政协召开的“双转移”监督视察工作动员会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汇报文件中首次正式使用“异地务工人员”提法,取代“农民工”称谓。这是年初该省表示正在研究取消“农民工”称谓后的实际举措之一,再次引发各方争议。

  “2010年~2011年,全省共有29.4万名异地务工人员入户城镇”,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葛国兴在介绍情况时,特意停下来解释说,今后原则上不再叫“农民工”,逐步用“异地务工人员”这一称谓来过渡。

  对于这一良好初衷,外界的看法却大为迥异,有人赞赏,有人质疑。记者采访了一些农民工,有人表示“农民工”只是一个称谓而已,改不改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农民工的实际权益能够得到维护和改善,但也有人表示,“农民工”带有歧视色彩,改称谓是尊重农民工的表现。

  “我觉得没必要改称谓,关键是政府推出什么样的政策。比如子女入学、社保、人际关系……如果政府拿不出实质性的措施,称谓再好听都不能让农民工信服和安心。”全国纺织工业劳模、青年产业工人作家、“新中山人”雷春表示。

  “随着物价上涨,我们的收入实际上越来越低,改称谓似乎把农民工身价抬高了,但却从某个角度忽略了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用?”深圳一名从事汽车维修工作的广西小伙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不过,赞成者也不在少数。“我觉得改了挺好的。异地务工人员是从地域来描述,而农民工则是从身份地位来描述。虽然改名没有带来直接实惠,但却是社会尊重的第一步。”在广州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90后小唐告诉记者,他高中毕业后就出来创业,虽在农村长大,但他已经不像父辈那样靠种地养活自己,所以他认为不能用“农民工”一概而论。

  据了解,不仅是称谓上有所改变,广东省也力图在实际工作中给予外来务工人员更多的关心和重视。据葛国兴介绍,今年全省将从珠三角地区企业的优秀异地务工人员、本地优秀工人农民中招录3317名乡镇基层公务员。此外,将资助1万名优秀新生代产业工人入读高等院校。同时放宽积分制入户条件,将全省88.3万具有高级工以上技术职称的农村劳动力列为今年入户城镇对象,加快建立异地务工人员享受相应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