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媒体报道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媒体报道

西北政法大学谢德成教授点评两会代表委员关注《劳动合同法》

  •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 发布者:
  • 浏览量:

    《劳动合同法》实施2个多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媒体舆论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在一些言论中, 《劳动合同法》被贴上了两个标签,一个是"剧增成本",导致方便面涨价、年夜饭涨价、家用电器涨价、快递公司涨价等,另一个是"重拾大锅饭",用工僵化、过分保护员工的利益、吓跑外资等。一部分人因此产生诸如 《劳动合同法》不适合中国的现状、会引起大量失业、立法超前之类的疑惑。一时之间,大有唱衰 《劳动合同法》的趋势。对这些问题很有必要做出回应,以正视听。

    恰逢两会期间, 《劳动合同法》也成为热点,引起了参会代表委员的极大关注,他们纷纷发表看法,甚至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观点。在这些观点的碰撞中, 《劳动合同法》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义得以显现,本文将参会代表委员争议的观点加以整理,以不同主题的形式一一展现给读者,并邀请西北政法大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研究中心主任谢德成教授予以精彩点评。

    一,《劳动合同法》有利于企业理清投入与产出

    《新文化报》: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丛连彪: “从现在东北看,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正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好去处,这部法律施行以后,提高了劳动者的福利待遇,等于增加了企业成本,这样有可能对本来希望来此投资的人带来影响”。

    新华网:全国人大代表、湛江鸿智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亚养: 《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造成了压力,但对企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有推动,有利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

    谢德成评析:

    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应有两个思考:一是这部法律增加了多少企业人力成本,二是仅就这部法律的出台能否将外资吓跑。应当承认,这部法律在经济补偿的支付情形中有了扩大,同时,明确了社会保险为必备条款、试用期工资限定等,但更多的是反向立法所可能导致的责任,如第82条的双倍工资、第83条的赔偿金、第85条的赔偿金等。这些立法并不当然构成用工成本的增加,但会加大对不规范企业的成本。关于社会保险问题,并不是 《劳动合同法》的创新, 《劳动法》已专章作了规定。社会保险费缴纳实行强制性原则,必备条款不纳入也并不是可以不缴纳。但是近10年来企业中基本上都存在两种人,一种人享受社会保险政策,一种人不享受。该法一出台,也要为农民工办社会保险成为压力。但这个压力不是该法的独创。

    我以为, 《劳动合同法》不这样规定,即将二审的 《社会保险法》也会作相应的规定,这是实现农民工生存权和平等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因此,成本是增加了,但并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那样。

    我认为,企业当前所面对的应是调整人力资源策略和重新理清 “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这部法律出台后,一些中等发达国家的小型投资撤出中国,我以为这是一种正常情况,企业趋利避害,乃属本能所在。但现实是越想不规范的外商企业自身压力就越大。一个成熟的外商企业,绝不会扔掉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而去移向东南亚国家。不管这部法律是否有潜在目的,都将会促使企业不断地产业升级,这也是市场规律的要求。我以为,这部法律对非熟练劳动者 (农民工)会形成压力,对扩大就业会形成影响,但这要通过 《就业促进法》及其他公法来解决。既不能把这部法看成是外资转移的全部消极原因,也不能企求解决就业的所有问题。

    二,《劳动合同法》促进劳资双方平等运行

    《新文化报》: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康乃尔集团董事长宋治平: “比如无固定期限合同的问题,好的人才你和他签长期合同,他都可能跳槽走人,但表现一般的员工你怎么办?他不犯错误你又不能解聘,这样的情况又怎么办?约束了企业,谁来约束员工?”

    《南京晨报》: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山东青州尧王集团公司总经理宗立成:如果合同期内解雇员工,员工来告企业,企业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而一旦职工跑了,企业别说打官司,找人也是大海捞针。 “尤其高级别干部,有些高科技企业培训一个职工,花几万块钱,他培训成了,走了,给企业蒙受多大的损失……我的体会太深了,(这部法律出台后)对 (管理)职工是更没办法了。”

    《新文化报》: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很多人对法律的误读,认真读过这部法律的人可能注意到了,其实《劳动合同法》中也突出强调了这个问题,对于三种情况:一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二是劳动者违法违规的或者因病、因伤等不能胜任工作的;三是经济性裁员,这三种情况都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一样,所以我说不能误读,这部法律不是养懒人,无固定期限合同也不等于 “铁饭碗”和 “终身制”。

    新华网: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不能光依靠廉价劳动力来维持经济发展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尊重工人的劳动,让他们过有尊严的生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 《劳动合同法》更能体现法律规范,更能体现法治社会精神和改革开放成果。

    谢德成评析:

    理解立法对劳动者保护是不是太 “斜”,关键要看目前中国劳资之间的 “斜”的角度有多大。对法律价值的判断,不能只立足于一部法,而要涉及其他法律部门甚至法律体系。 《劳动合同法》只力图矫正劳资双方的不平等角度,从而尽可能地使双方处在一个平等的运行点上。至于具体到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我的看法是,立法确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常态形式是正确的, “用工自主,解雇限制”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的做法。

    无论是 《劳动法》抑或 《劳动合同法》只对劳动者在特殊情形下解雇进行了保护,而赋予了用人单位诸多的合法解雇权,并不限于即时辞退。至于高级技术人员的劳动合同签订和培训,的确是企业的难题。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在劳动自由的理念下,企业通过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能将这部分劳动者约束住吗?即使约束住了,他们的创造力就一定是最大化吗?所以高级人员的忠诚和创造力的发挥不能仅依一部法律,而应给予如企业文化、企业福利、人力资源策略等其他非法律的人文关怀。

    三,《劳动合同法》有利于劳资双赢

    《南方都市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达成集团主席马介璋: “《劳动合同法》中的部分规定,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太大了。” 目前新法中强制性要求连续签订两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企业就必须和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这种规定一方面使得企业在对员工培养上会心存顾忌,对一些企业本来打算重点培养的优秀员工,也不敢轻易和其连续两次签订固定期限合同,影响到企业在人才上的培养。另一方面,这种硬性规定,也会造成部分年轻人工作不努力,存在懈怠心理,在工作中不求上进,对年轻一代的培养也不利。

    《工人日报》: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省黄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王林: “企业的兴衰与劳动者密切相关。如果说 《劳动合同法》是让企业的 ‘冬天’来了,那么,还会有劳动者的 ‘春天’吗?” “实际上, 《劳动合同法》不是一手保护劳动者,一手限制企业。更何况,立法目的是希望劳资双方的关系更加长期稳定,实现共赢。” “这部法律将引导新型劳动关系的建立,好的企业将勇于承担责任,良性发展;而不承担责任的企业将为社会所不齿,无法维系。”

    谢德成评析:

    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预示着劳动者工资福利的增加。假设 《劳动合同法》未提高企业用工成本,相当多企业仍是不规范用工(比如不缴纳社会保险费),中国的劳动者将不能完全分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而带来的成果,这样的制度将是不公平的。任何国家的人权发展与劳工劳动权保护都是密切相连的,所以,从整体和长远上分析,该法对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劳动者权益的提升是明显的,但对该法颁布后企业辞退所导致的部分劳动者失去工作现象要综合分析。同时,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调查表明,劳工权益越高,雇主的效率会同步递增,一个稳定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劳动者创造性的发挥,所以企业投入与产出之间是正向关系。

    法律是否超前检验的标准只有一个,这就是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现实。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立法是发达国家在劳动合同期限上的一致做法, 《劳动法》在劳动合同期限上以固定期限为常态,适应了过渡时期用工需要,但也造成了用工理念上的错误,不分岗位,不分性质的劳动者都以订立固定期限合同为主,造成了劳动力流动性太强、劳动合同短期化、事实劳动关系纠纷剧增等后果。本次立法确立了无固定期限为劳动合同常态无宜是正确的。立法没有对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适用岗位作出规定,以至于使得这项立法过于强硬,也使得其他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立法的适用基础薄弱。

    总之,从长期看,这部法律有利于形成劳资双赢的局面。该法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与劳动关系状况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是相适应的。从近期看,可能会对一些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形成压力,以至于影响劳动者就业。国家近期所要加大的工作是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减少非用工成本。就企业来讲,应自觉规范用工行为,加强人文环境及职工主人翁精神培养。劳动者则应面对市场经济的考验,提升技能增强竞争力,并自觉遵守企业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