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新闻动态
  3. 媒体报道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媒体报道

西北政法大学谢德成教授解读新法:《劳动合同法》企求劳资双赢

  • 来源:西北政法大学
  • 发布者:
  • 浏览量: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谢德成解读新合同法 本报记者 赵航 摄

核心提示

  这注定不是一部平等的法律,因为它的灵魂就是保护劳动者。”200811日,中国第一部《劳动合同法》将正式实施。受到这部法律调整的,将是中国数亿劳动者,以及他们所面对的企业和资本。在经济高速发展20多年之后,2007年突然成为中国劳动关系的立法黄金年。虽然《劳动合同法》面临着不小的争议,但它对劳动者前所未有的保护,还是赢得了普遍赞赏。中国劳资关系,有望从这部法开始,进入一个健康、文明,并最终让所有劳动者体面劳动的轨道。

  124日这天,距《劳动合同法》将要实施的时间只剩28天,吴云飞翻着满桌的报纸,希望找出一个权威的解释。西安市高新区的一家办公楼里。

  7年前,吴云飞自己创业,创办了这家叫浮陆文化的公司。7年间,公司员工人来人往,如今,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作为老板,他必须洞察这部法律的有关规定,并思量应对之策。

  同一天,广东东莞,32岁的蔡志伟(化名)正在寻找新的工作。不久前,他丢了自己让人羡慕的金饭碗”——一家大型企业的副总职位。在突然来临的辞退面前,他有些不知所措,毕竟他在这里已经干了11年,作为创业者,奉献了青春和血汗。然而,辞退依然无情地到来了。

  蔡志伟把自己的失业归罪于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说是保护劳动者,可如果没有这部法,说不定我还能再干几年!他抱怨说。

  这就是《劳动合同法》,于大江南北,正在引发不断的争议。有人欢呼:“‘新法保护劳动者权益前所未有,一个劳动者的福利时代来临了!但也有人抱怨,这部法律的相关规定,将有可能引导劳动关系回到铁饭碗时代,导致企业用人制度僵化,影响创业热情、企业发展,最终损害劳动者利益。

  争议归争议,随着2008年元旦的临近,这部法律将正式实施,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它的初衷能否实现。

  前奏  一部法律的全民参与

  人人都是劳动者,这部法律引起的关注是可以预料到的。西北政法大学教授、《劳动合同法(草案)》课题组专家谢德成说。

  2006年对谢德成来说,几乎是开会年。在他的印象中,全国人大对于《劳动合同法(草案)》,前后研讨会就开了大约11次。一次次的讨论,是一个利益平衡的过程。争论也是事先能想到的,但一部法律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他说。

  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草案)》自公布以来,社会各界的建议就有19万多条(其中来自劳动者的占65%),而《物权法》当初征集到的意见也只不过是1万多条。

  在这个时代,很可能你不是雇主,就是雇员。相对于劳动者来说,企业同样对这部法很敏感。自7月份开始,随着《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的时刻越来越近,谢德成的讲座日程也安排得越来越满。掐指算算,他已经作过六七十场关于《劳动合同法》的专场报告。其中最大的一家企业是山西的西山煤电集团,这是一家9万人的大型国企,那次讲座,听课的处级以上干部就有600多人。而他所作的最小的一次报告也有四五十人,全是一个系统的人事经理。关心《劳动合同法》的人主要包括三类:一类是大型企业的老总、人事主管;一类是工会系统,主要是为了工人维权;另一类就是劳动行政部门,主要关心如何执法。谢德成说。

  但对于大部分劳动者来说,真正关注这部法律,是在华为事件之后。10月,一向低调的深圳华为公司,突然要求公司工作8年以上的员工自动辞职,随后竞争上岗。虽然华为解释此举是为了激发企业沉淀层的活力,但外界还是纷纷猜测,华为此举是为了规避即将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更确切来说,是为了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一时间,华为门事件引发广泛议论,不经意间,华为成了《劳动合同法》实施前中国企业的一个样本,起到了全民普及《劳动合同法》的作用。

  大背景  这部法的灵魂是保护劳动者

  这是一部被普遍认为倾向劳动者的法律。谢德成认为,这是中国必然的选择,一种新的劳资关系有望从此建立。如果说每部法都有一个灵魂,那这部法律的灵魂就是保护劳动者。他说。

  其实,今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亚洲就业论坛上,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就指出了中国对劳动和劳动者的根本价值取向,即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增长、就业和体面劳动

  也是在这次论坛上,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亚洲体面劳动前景》的报告中说:亚洲目前有10亿以上的劳动大军在生产率低的岗位上工作,占全部劳工人数的61.9%。这部分劳工没有社会保障。在2015年之前,这个比例不太可能大幅减少。专家指出,这个情况在中国更严重一些。

  每天工作1014个钟头,没有退休金或医疗保险,超时工作,没有法定的劳工假期,工资低于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对中国人来说,这样的血汗工厂并不陌生。多年来,在高速运转的中国经济中,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对国外资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基数庞大的中国农村人口,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送着廉价劳动力。对许多农民来说,即使再低廉的工资收入,也多于土地所能给予他们的。在供大于求的劳动力格局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动大军云集沿海,创造着一个国家的外汇收入,也为企业创造着巨大的财富。而在GDP的计算中,他们只是被简化为劳动力,与资本一起成为创造财富的工具与符号。

  但劳动力终究是劳动者之下的劳动力,而劳动者是有人权的。关注劳工的问题,就必然要关注人权。谢德成说。

  也正因如此,体面劳动一词在被国际劳工组织提出8年之后,再次在亚洲就业论坛上提出。

  所谓体面劳动,指的是劳动者能够有尊严地安全劳动,它包含四项原则,即保障工作者的基本权利、增进就业、增强社会保护、开展社会对话和三方机制……而在中国,要消化这个来自高福利国家的词儿,显然很难。

  我每天要挤公交车、拼命加班,又有什么体面可言?月薪3000多元的企业白领黄越溪这样对记者抱怨。而对那些在黑暗的矿井下,基本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障的矿工来说,体面劳动就更不可想象了。

  但一个目标要提出来,才能一步步地努力接近。一直关注《劳动合同法》的律师车晓刚认为,虽然体面劳动要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但体面一词,开始替代过去劳动光荣的抽象表述,多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感受。体面即意味着尊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都是值得尊重的,但这种尊重不能只体现在宣传的口号上,要具体到以薪酬、工作环境、健全的劳动保障来体现。

  辞工潮在劳动立法黄金年上演

  “2007年绝对是劳动立法的黄金年。谢德成说。的确,仅在2007年,除了已公布的《劳动合同法》,还有两部重要的法律也在制定中,即《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这三部法律都着重于对劳动者的立法保护。

  而此前,《劳动法》实施的13年间,中国没有再出台一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

  谢德成认为,如此集中的劳动立法,一方面是中央建立和谐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中国劳资关系问题已引起国家关注。同时,2010年前中国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框架,劳动关系立法无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但200710月以来,距离《劳动合同法》实施还有两个多月时间,立法者对于该法保护劳动者的期望,尚没有变成现实,一波波的辞工潮反而不断上演。

  已在辞工潮中失去工作的蔡志伟,虽然认为以自己的资历,不愁找不到工作,但每当想起被迫辞职的一幕,便非常窝火。

  两个月前,蔡志伟所在的广东华风制鞋有限公司突然要求他辞职。大学刚毕业进入公司,11年间,我从普通员工做到高管,对公司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这样惨……”他说。但在他拒绝辞职之后,公司又派人来说软话,诸如希望他以大局为重,为公司发展着想等等,在公司的感情攻势下,他在自愿辞职书上签了字,且没有丝毫补偿。直到一个多月后,当他发现公司先后有五六十名高中层的老员工被迫辞职时,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但此时律师告诉他,法律已经帮不了他了。

  像蔡志伟这样经历的人不在少数。11月,某银行四川省分行要求各支行,将编外人员俗称代办员的员工,转换成劳务派遣员工。这些已经工作近10年的代办员,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签自动辞职协议,给予经济补偿;另一条就是先自动辞职,解除劳动关系后再与劳务中介公司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

  除此之外,类似的辞工事件频现报端,如广州环球帽制品有限公司要求职工离职转为劳务工、东莞裕鼎五金运动用品厂要求千名员工先离职再上岗、惠州大亚湾汇利日用制品有限公司千余员工被迫签新合同等等。法律的保护比过去严了,将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这是企业的正常反应。可一些企业的做法,可能和《劳动合同法》被误读有关系,尤其是有关无固定期限合同的规定。车晓刚律师认为。

  谢德成则认为,辞工潮发生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有关行政部门在新法颁布实施前,没有及时出台相关劳动政策。另外,劳动部应该有一个意见,但因为不能指望法与意见同步,意见尚未出台。所以,在此前后的劳动行政部门的干预力度、检查力度都应加强。不然,就可能出现一些企业趁机钻空子的现象。

  谁将赢执行得好劳资双方都获益

  谁会成为《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后的赢家?是劳动者吗?

  25岁的芦兴是西安市高新区一家网络公司的经理,他说自己比较悲观我对这部法律的期望不是很大,这个法律出台后,可能会对大企业有影响,但对小企业来说,基本上没什么影响。芦兴最近参加了好几个专场招聘会,去为公司网罗人才,感受颇深。有一些去年的研究生,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员工没有过多的话语权,也没有什么议价能力,往往是先解决了生存问题再说。

  芦兴认为,实际上,对小企业的劳动者来说,没有工会这样的能和企业对抗的机构。一个话题在大家讨论时是一回事,在真正的运行过程中,可能是另一回事。

  而作为直接服务于高新区众多企业和人才的人力资源工作者,高新区人才服务中心的董小泰经理则认为,《劳动合同法》作为规范和调整用人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法规,其出台和实施应该是一件大事、幸事。对于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意义重大。

  他说,可以肯定的是,《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很大的影响。总体而言,法规对企业要求更多、更严格,特别是无固定期限合同及其他劳动赔偿,将使企业面临很大的财务压力和社会压力。我们能直接看到的是,一些用人单位将更谨慎,导致招聘减少。不少企业可能原来计划招10个人的,现在有可能只招8个人。

  在他看来,与沿海企业相比,内地的企业自身经营能力都不是很强,劳动用工意识也有很大差距,如果要一下子非常规范,很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运营,企业的发展有了问题,事实上也会损害到劳动者的利益。真正影响人就业的,是有没有好的企业。他说,这门课应该补,但短时间内不一定都能补上。肯定会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企业完全依法办事,那将面临很大的压力,而另一些企业,则有可能想出应对之策,来钻法律的空子。因此他建议,企业要守法,按法律要求去做,不要触红线;另外,个人、社会各界,对企业也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针扎在身上,肯定会疼。可出现问题时如何正确地面对?谢德成说。几乎对每一个来咨询如何规避法律规定的企业,他都会告诉他们,其实这些规避方式都是雕虫小技。真正有发展的企业要考虑的,不应该是我能不付多少钱,或者我过去花多少钱而是我应付多少钱不能简单理解为《劳动合同法》规定严格了就不能增加效益。一个规范、和谐的用工关系,从长远来看效益还是最高的。这是眼前和长远的区别。

  《劳动合同法》的目的就是要培养企业的成熟劳动者。谢德成认为,此举虽然会导致企业用人成本增加,但从企业长远来看,成熟稳定的劳资关系,其实是利于企业创造力的发挥的。

  不是现在对劳动者保护得太多了,而是我们过去保护得太少了,最终,如果法律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将会是一个劳动者与企业双赢的结果。谢德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