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民何先生的女儿在上中职二年级,“这个学期要参加实习,400多名学生被学校安排去了江门一个印刷厂,每天的工作居然是粘贺卡”。何先生的女儿对记者表示,自己就读的专业为商务英语,怎么也想不通为何学校安排的实习跟专业完全无关,“每天还要加班到晚上7时,连周日也要加班”。(据12月24日《广州日报》)
这些现代版的“包身工”连辞工这个最基本的权利都被剥夺了——辞工就意味着得不到毕业证,就意味着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高昂的学费打了水漂。在这样的要挟之下,哪个学生敢轻言放弃,他们除了默默忍受还能做些什么?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话没有错,但“吃苦耐劳”并不意味着必须忍辱负重、无止境地受到盘剥。对于学校来说,组织在校学生外出实习属于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因此实习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学习积累社会经验,而不是去“实践”着做一名流水线上的“包身工”。通过这些超高负荷而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劳动,学生们到底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又谈何“学以致用”?
无良工厂之所以胆敢如此肆无忌惮地盘剥学生,固然暴露出了有关部门对此类企业用工制度的监督还有待加强,但是学校在选取实习单位的时候,有没有进行过慎重的考虑、详细的考察呢?时下关于“血汗工厂”的泣诉越来越多,作为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学校,实在没有任何理由把学生驱赶上这样的“生产线”,哪怕是打着“社会实践”这样冠冕堂皇的旗号。倘若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就丝毫不顾及学生学业的实际需要,以及可能对他们造成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影响,这样的学校与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职业黑中介”何异!
充当“黑中介”的学校和大赚昧心钱的企业,正是实习生变成“包身工”这一黑色链条上环环相扣的两个环节。只有依法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加大其违法成本,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实习学生的利益,避免类似事情的发生。
上一篇:公务员该上几小时班引争议
下一篇:数亿跨省劳动者吃上养老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