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前沿
  3. 热点评述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热点评述

【新语新论】解决退休年龄问题的另一种思路|经济转型不能“开倒车”

  • 来源:中国网
  • 发布者:
  • 浏览量:

2010年第10期“新语新论”里,我们继续与您一起品读上一周专家学者、各大媒体和广大网友对于理论热点问题探讨。欢迎您将自己对于理论问题的真知灼见、对理论频道选辑文章的观点争锋、对本栏目和理论频道的意见建议发给我们(信箱lilun@peopledaily.com.cn,并请注明“新语新论”字样),以便更深入地进行思想交流、帮助栏目质量的提升。我们也将在以后的栏目中选摘您的观点。

  相关链接:更多“新语新论”

  ――>>>>党政新论

  ★俞可平: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

  邓小平同志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就说过,“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据此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依法治党,也很难依法治国。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掌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核心权力的唯一执政党,党的领导干部是公共权力的掌握者。治国必先治党,依法治国必先依法治党。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 学习时报》撰文指出

  ★毛寿龙:问责制并非简单的“引咎辞职”

   免职之后官员一般都会被安排一个非领导的职务。有些情况下,其级别和待遇都不会发生变化,即使在免职后没有新的任职,或者其新任岗位级别不如原来的领导岗位。正是这一点,引起了各方面的质疑:免职之后成了带薪休假?免职只是推卸责任的挡箭牌?事情过后就纷纷复出?这些问题值得认真思考,认真研究。

  ――毛寿龙《 北京日报》撰文指出

  ★汪玉凯: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中国贫富差距无论如何都超过了社会能够承受的能力。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很多,但是收入分配不公、分配制度不合理,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有关收入分配的问题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的公众话题。政府掌管着利益分配的杠杆,因此,纠正分配不公,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政府责无旁旁贷。

  ――汪玉凯《学习时报》撰文指出

  ★官员心理危机干预“软肋”

  不可否认,官员在各种压力下,加上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对官员的培训,往往侧重在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上,而在思维方式和领导方式科学化上缺乏足够的训练,加上长期忽视心理上的关注和关怀,以致官员的心理压力无法找到缓释渠道,从而影响工作和事业,甚至导致自杀悲剧的发生。

  ――李松《瞭望新闻周刊》撰文指出

  ★公选考试重在“干什么考什么”

  现在干部中有一种说法,叫做“干得好不如考得好”,意思是指一些领导干部的职务是考上的,而不是凭实绩干出来的;工作干得如何不是关键,只要掌握了考试规律和技巧,就能“考上官”。这种说法不见得全面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干部公选考试中存在的认识和操作误区,值得引起重视。

  ——安华《人民日报》撰文指出

  ——>>>>经济观察

  ★吴敬琏:经济必须转型,转型不能“开倒车”

  去年1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优化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经济工作最突出的任务。胡锦涛总书记23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这说明旧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

  ——吴敬琏《 北京日报》撰文指出

  ★宋晓梧:要从制度上保证“劳动致富”最光荣

  应当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必然出现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但问题是,10%最富的人占有45%的财富,10%最穷的人只占有1.4%的财富,基尼系数高达0.45以上,肯定有失误之处。对于目前的收入分配状况,我认为,最需要引起重视的就是要扭转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不断下降的局面。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接受《中国改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用工荒”或将成为长期现象

  一般来说,短期的用工荒可以让市场自行调节和消化,但长期而言,政府应该进行适当干预。因为迄今为止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无论是政府的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还是企业的产业组织选择和技术选择,或者整体经济的产业结构形成,都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结构特征下进行的。

  ——余闻《 学习时报》撰文指出

  ★政策中的利益植入造就多少富豪

  前两年,“期权腐败”一度引发公众的高度关注,而商务部条法司原巡视员郭京毅通过制订政策之机,为特殊对象谋取利益的案例,再一次让人看到政策利益植入潜藏的危机。春晚的广告植入之举招致公众诸多质疑,而政策中的利益植入远比这个巧妙得多,比如“期权腐败”者任上似乎还很廉洁。

  ——陈凤霞《中国青年报》撰文指出

  ★成为经济大国后的经济思维

  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的经济思维决不是说我国要在世界上“称霸”,而且我国的人均GDP在世界上还位居100位以后,我国还不是经济强国。从这一意义上说,上述经济思维指的是确定我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思维,是推动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发展的战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