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按照国家《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要求,制定了“11·21”爆炸事故遇难矿工两套赔偿方案。最新消息称,已有48位遇难矿工家属与矿方签署了赔偿协议书。根据协议,每位遇难矿工家属都可以获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金共计10.26万元。此外,遇难矿工家属可选择一次性和供养两种赔偿方案,一次性赔偿金额20万元,如选择供养可每月领取531元、708元不等的抚恤金。
看到这样的补偿金额,就明白中国的矿难为什么这么多。不妨算一笔账:把10万元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金与20万元的一次性赔偿金额相加,不过30万出头。有的矿工,才20岁上下。我到网上查找矿工招聘广告,有些煤矿许诺的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也就是说,矿工一年大致收入在5万元左右。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劳动力供应的减少,估计未来十年劳动力价格会有较大增长。30万元的补偿,按5万元年收入算,不过是6年的劳动收入。如果把工资上涨的因素考虑进去,恐怕还不到5年的收入。当一个矿主致使一个20岁的矿工丧生时,仅赔人家5年的工钱,而人家的工作寿命至少还有30年,这如何说得过去?
赔偿这么低,自然“鼓励”矿难的继续发生。道理很简单:当今世界采矿技术和安全防备的发展很快,已经大大减低了矿难的发生频率。在美国,大型矿难基本上是几年一遇,即使发生伤亡人数也较少。比如1990年代平均每年矿难死亡93人,2006年为72人,其中煤矿矿难死亡为47人。而中国的煤产量占世界的35%,煤矿矿难的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仅黑龙江这一次矿难,就一百多人丧生。为什么会如此?法律制度不健全、媒体监督不够、工会组织不发达、地方政府遮盖等等,都是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矿难死伤补偿太低。安全生产的技术设备非常昂贵,当矿工死亡补偿过低时,矿主就会受经济规律驱使,在安全上偷工减料。反正死几个人赔不了太多,买机器设备反而是太贵了。
矿难的问题,其实也暴露了中国经济总体上最大的弱点。我最近出版的《怎样做大国》和《仇富》都强调,目前贫富分化的加剧,早晚会阻碍中国成为发达国家。而这种贫富分化,绝非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而是老百姓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写照。权利的缺乏,导致人的贬值。人的贬值,则娇惯企业只依靠压低劳动力成本来竞争,能省技术就省技术。最后造就了低薪、低技术的经济。
怎么改变这一局面?矿难给我们提供了直观的启发。试想,死一个矿工如果不是赔30万,而是300万,这一百多个死亡的矿工就意味着数亿的补偿。哪个矿业公司能死得起这么多人?结果就会逼着各煤矿争先恐后加强安全生产、进口先进设备、迅速完成技术升级。中国的制造业同样如此。当人贵了以后,技术创新的动力就强了。西方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动力,就是“人重物轻”:劳动力昂贵,刺激了技术进步;资源便宜,减少了机械化的成本。中国的矿难则体现了相反的现实:“物重人轻”,要用廉价的人命换相对昂贵的资源。结果,中国的矿工形同敢死队。
中国马上将要——甚至已经——面临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挑战。“物重人轻”的局面不改变,中国的发展就有可能迟滞。
上一篇:“调”字优先 维护劳动者利益
下一篇:罢工能解决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