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频频发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究竟是什么原因,目前我们无从知晓。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多例非正常死亡事件,纵使富士康有数十万员工,但也不能就此认为其属于极小概率事件而不予理会。与之相反,每个生命都是脆弱而不可复制的,对生命突然消失的报道不仅体现了媒体应负的信息传播职责,也是激发人文关怀并且引发更多思考与探讨的必要路径。
不管是哪种原因,富士康显然都应该从自己这一方面进行认真的反思,积极寻找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如此频繁的员工非正常伤亡事件不是发生在别的企业?这显然不能以员工众多、管理困难来解释。世界范围内,拥有几十万人的大企业多的是,为什么别的企业就没有这么多的员工“想不开”呢?到底是企业的管理出了问题,还是企业的文化出了问题?
员工因为生活有压力,思想想不开而跳楼自杀,企业也是有责任的。员工是有血有肉的劳动者,不是机器上的螺丝钉,不是一件只能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工具。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劳动雇佣关系,绝对不仅仅是你付出劳动,我付你报酬这么简单。企业有责任和义务关心员工的生活状态,心理感受,思想状况,有责任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当一家企业的员工接连出现非正常死亡的时候,显然已经不能再用突发、偶然来概括了。除了需要涉事企业的自查自纠,当地的劳动保障部门也应该积极介入,对员工的非正常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对企业的管理体制进行监督,以保证员工的各项合法权益。唯有如此,才能刹住富士康这列已经开动的“死亡列车”,不让更多员工走上悲剧之路。
有人把近年来发生在富士康公司的职工自杀事件,归咎于职工不适应该公司严格的管理方式和紧张的劳动秩序,心理压力过大。我们承认,包括富士康公司在内的外资和台资企业,比起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来,确实要严格一些。但是,这并不是职工自杀事件频繁发生的理由。假如这些外资企业在本国或本地区发生如此频繁的职工自杀事件,其政府和工会组织会不会干预呢?企业工会会不会组织职工进行维权呢?资方是否也会像现在一样“坦然”呢?
所以,富士康公司发生的一系列职工自杀事件,已经不能简单地认为企业管理过严造成职工心理压力过大,而应当更多地从法律层面、监管层面、职工权益保护等层面来分析和研究这一问题。
论工作强度、心理压力,富士康员工所面临的情形并不见得比深圳其他行业严重许多,甚至可以说,许多深圳的白领、金领、小业主,乃至大企业的高管,都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劳动强度也十分巨大。但为什么唯独富士康频频曝出员工出事事件?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隐约感觉到工作强度、心理压力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除了外在因素,我们还应该关注这些工人们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这些工人绝大多数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绝大多数是第一次背井离乡;绝大多数是第一次进入城市,而且这第一步便直接跨入高速运转、工作压力巨大的深圳特区;这是他们的第一份工作;这是他们第一次面对社会;甚至,这里发生的情感故事也是首次萌发。这一切经历,是多么珍贵而又危险,美丽而又脆弱。
可以这样说,同样的工作强度,同样的工作压力,被压垮的永远不会是“老油条”,受伤的人总会是对新生活过高期待、对新面孔过分信任,对新问题束手无策的城市新成员。他们需要什么,企业又该为他们做什么?不是接连不断的叹息,也不是于事无补的钱款补助。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们“第一次”的关怀,是如何把他们从一个孤独的漂泊者,变成有自信和归属感的强者。
对于他们每一个人,进入深圳,入职企业,就像首次来到一个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该怎样引导他们安全地迈出第一步,这是富士康,乃至千千万万容纳来深建设者的企业所该深思的问题。
下一篇:小区保安,都去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