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学习前沿
  3. 热点评述
  4. 正文
点击显示栏目

热点评述

“体面劳动”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 来源:新浪网
  • 发布者:
  • 浏览量:

晨报特约评论员 苏振华

  胡锦涛总书记27日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讲话时说,要切实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保护机制,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 ”“体面劳动是国际劳工组织近年提出的一个理念,旨在保护劳动者权利,保障劳动者享有足够收入和工作机会,使劳动者获得充分的社会保护。我国政府高度认同这一理念,早在20081月,胡锦涛主席在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上的致辞中就曾指出,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但不同社会阶层所分享的经济成果不尽相同,眼下,体面劳动对工人、特别是广大农民工来说,并没有完美地实现。仅就工资而言,2002年以前,农民工的工资几乎没有增长,2004年以来才实现了7%以上的增长,总体而言,工人尤其是农民工的收入增长远滞后于其他社会阶层。而在职业病防范、劳动安全等方面,工人的处境一直非常糟糕。

  在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工人收入增长缓慢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近些年的较快增长,也仅仅是因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近完成所带来的。不容回避的是,长期以来,对工人和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的缺位,财富分配机制的不健全,是造成他们收入水平低下的关键制度性原因。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农民长期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迫使农民工不得不廉价出让自己的劳动力,这事实上让农民工的就业带有被强制的性质;第二,农民的资源如土地不能自由转让而只能是被强制性廉价转让,令农民丧失了利用自己的资源获得发展机会的可能;第三,工资的集体协商机制一直没有真正形成,工人缺少通过自由谈判改善自己境遇的机会;第四,工作机会并没有平等地向所有社会阶层开放,一些盈利前景很好的行业为行政性垄断部门所把持。凡此种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工人和农民工不能实现体面劳动。

  而这些制度性原因之所以长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发展观所决定的。在我国,一段时间来,一直存在一种错误的发展观,发展成为了发展的目的本身,工人和农民工被抽象成支撑发展的生产要素,过低的工资水平被看成是中国的优势。这是把工人和农民当成了实现发展目标的工具,似乎发展与他们无关。

  200多年前,德国思想家康德提出了一个命题:人即目的。意思是说,实现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人不能被当成实现其他目的的手段。这一命题一直激荡着人类的心灵,激励人们为获得自由和尊严而努力。要真正实现一线劳动者的体面劳动,首先要转变扭曲的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明确所有人都是发展的目的所在,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只有落实在民生福祉的改善上才有意义。进而,制度层面上的改革刻不容缓,必须在公共财政、工资协商机制、经济体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消除所有制约体面劳动的制度性障碍。

  (作者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