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3日专电题:“体面劳动”从哪里来?--劳动节坚守岗位的三个普通人谈心愿
记者 张丽娜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节日里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三位普通劳动者,他们用自己的切身经历表达了对“体面劳动”的向往。
农民工小马:“我希望干的活多赚的钱也多,这样最体面了”
在呼和浩特市艺术厅北街一家美容店工作的马丽华,“五一”休假的计划又泡汤了。老板只给休了一天假,还扣掉了当天的20元工资。小马说,她们每个月只休息一天。除此之外,多休息的日子都要扣钱,国家法定假日也不例外。
记者建议她跟老板提出法定假日的加班费问题。她无奈地说:“咱们出来打工能有个活干就不错了,应该只有政府机关人员才能有加班费的待遇吧?”
小马从内蒙古突泉县老家到呼和浩特市打工六年多的时间里,卖过小饰品也端过盘子,后来用赚的钱到美容学校学习,现在已经成为美容院的高级技师。但是,每天的劳动量很大,从上午八点半上班开始,一直要忙到晚上八九点,中午只有半小时吃饭时间。
“我干的活和收入不成正比,基本的权益都保障不了。如果干的活多赚的钱也多,这样最体面了!”小马说,她每个月的保底工资是420元,如果每个月能完成两万元的美容产品业绩可以拿提成。作为美容店里最能干的技师,她每个月平均拿到1800元。
“如果我从事的劳动报酬很高,高到令人羡慕,能够吸引很多大学生也来抢饭碗,劳动者脸上就会有光吧?”小马笑呵呵地说。
由于有了多年在城市里闯荡的经历,小马的视野开阔起来。在她看来,体面劳动意味着干活的人要有体面的收入,这需要企业利润好起来。而她所在的美容店由于产品老化服务落后,经营业绩不断下滑,小马正盘算着自己当老板,她已经开始四处取经。
清洁工老刘:“如果能有一样的社会保障,也就算体面了”
5月1日,52岁的清洁工刘玺像往常一样来到呼和浩特市中山东路换上工作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老刘推着两轮的小车,不时停下来扫扫。
早在十年前刘玺和爱人便从原呼和浩特市第四毛纺织厂下岗,他找了清洁工这份工作,妻子卖报纸,两个人月收入2200元。夫妻俩省吃俭用总算供女儿读完了大学。
老刘说,尽管有的亲戚朋友认为干这种工作不体面,但他觉得只要是社会所需要的岗位都是光荣的。“如果没有清洁工天天打扫,人们怎么会有这么干净的环境呢?”
去年,老刘的妻子做手术花去一万多元,这使得他们本来就拮据的日子更加紧张。老刘认为,在什么工作岗位都一样是劳动,但最重要的是要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我都活大半辈子了,有些事情也能看得开,但是有时候也会较真,也会感慨一些不公平。”老刘说,自己辛辛苦苦干了这么多年工作,至今还是一个临时工,也没有上过医疗和养老保险,所以他越来越感觉缺乏安全感。
“如果不用为孩子上学着急,不为生病和养老发愁,这样才可以体面劳动,才会安心劳动。”老刘相信这样的日子会越来越近。
大学毕业生小邢:“有体面工作未必有体面劳动”
在呼和浩特市移动公司工作的邢东,虽然公司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员工放了长假,他还是闲不住,五一小长假三天他都在单位自愿加班。
“我们单位推行考核,奖金要和考勤、业务挂钩,如果我休假了,这个季度考核的任务量肯定完不成,收入要损失几千元,想想代价实在太大,也就取消了出游的计划。”邢东说。
邢东2005年毕业于内蒙古财经学院,最初在一家私营企业上班,后又跳槽到呼和浩特市社保局。“有体面的工作未必有体面劳动。”邢东说,很多大学生认为找到一个铁饭碗工作就算有面子,实际上并没有享受体面劳动,比如,他也曾多次因为单位无法按时发工资而苦恼。
“有的单位利用工资变相控制员工跳槽,甚至频繁加班加点也得逆来顺受,除非有特别好的机会,为了这笔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工资,你也得留下。”邢东说。
在邢东看来,如果法律赋予的权利能够得到充分落实,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够保障,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体面劳动。此外,他认为体面劳动除了外在的物质保障外,还需要精神支撑。
“体面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感受。”邢东说,他通过在几个单位工作对比发现,有的单位人文环境好,上下级关系顺畅,这样的状态下自己就会干劲十足。相反,一些缺少人情味的单位仅仅把职工当机器使用,职工会感到很压抑,也很难激发出什么创造力。
“如果能让劳动者感受到社会的尊重和关怀,让劳动者从中认可自身的价值,在良好的情绪下快乐劳动,‘体面’就有了心理基础。”他说。(完)
上一篇:实现“体面劳动”贵在雷厉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