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市面上从米面油蔬菜肉禽蛋鱼到日常消费品价格,无不都在或明或暗往上蹿,有的涨幅动辄就是两位数。唯独没有涨抑或说只作象征性涨的就数普通员工的薪水。当然少数行业内少数幸运群体,工资增长不但依然给力,而且涨幅近乎于离谱,只是这等大餐轮不到大多数劳动者。对量大面广的社会中下层劳动群体,涨工资近乎是望眼欲穿之奢望。
物价涨幅像兔子,工资涨幅如乌龟。日前,新华社旗下的经参仕邦人力资源研究院发布研究报告,抽取15个城市4个重点行业作为样本,得出“工资涨幅输给物价涨幅,多数地方实际工资继续呈下降态势”的研究结论。该结论与绝大多数劳动者生存感受完全吻合。
被抽取的4个重点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邮政、金融业和制造业。在人们的一般认知中,除金融业之外,其余3个行业似乎很难与“重点”挂钩,经参仕邦的结论有说服力吗?查国家统计局上半年行业分类统计数据,以上研究结论不但靠谱而且特有说服力。理由就在4大行业上半年增速最低的接近20%,最高的则接近40%。既然行业增速如此靓丽,工资没理由不水涨船高,可现实却让4大行业普通员工十分失望。高速增长行业尚如此,别的行业当然可想而知。
为最需改善生存质量的中低收入劳动群体涨工资的许愿,最早始于金融风暴最凶悍的200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随后,上头宣布开始着手起草《工资条例》,让正常涨工资从“老板良心发现”转变为国家法制的强制约束。到去年“两会”,面对舆论压力,有关方面再次许愿,声称《工资条例》争取在年底前颁行。去年下半年审定“十二五”发展规划,有关方面继而承诺,“十二五”时期员工工资至少要实现翻番。事情拖到今年“两会”,面对更大的呼请兑现承诺之舆论压力,有关方面开始“集体闭嘴”,实在被逼急了则王顾左右而言他。有关方面最新给出的说法是今年年底以前《工资条例》已无出台可能,理由是:第一、非公企业要普涨工资,全国工商联等强烈反对;第二、针对各类国企大量使用劳动派遣工,长期同工不同酬,直接“剥削”半数国企员工的违法问题,依然找不到破解办法,况且还受到国企集体抵制。如此这般,似乎有关方面非但不存在不作为之嫌疑,而且还把责任推了个一干二净。
为普通员工涨薪真就这么难?难道绝大多数行业都不具备涨工资的操作空间?以往一说到此,各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总拿东盟工资更低说事,若中国“单方面加工资”,无疑把订单拱手让给东盟,致使更多在华外企“孔雀东南飞”。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上个月人民日报大篇幅报道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老挝、印尼等国,纷纷以政府令之决然,为本国普通员工加薪,尤其越南不但涨幅最大,而且内、外企一视同仁。
结合东盟各国的明智之举,我们再次善意提醒:涨工资并非仅仅为了“恩惠”广大中低收入者和扩大内需,更具中长期价值的作用是借机淘汰各行业内落后产能,用工资倒逼劳动密集型企业痛定思痛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没有甚至于放弃这一最有效的倒逼手段,调结构、转方式、科学发展乃至长久扩内需(非财政补贴式推销家电),最后都统统沦为喊口号、讲大话,整个都不着边际。再拖下去,明春全国“两会”,有关方面又如何应付舆论?
上一篇:企业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如何认定
下一篇:搞清最低工资有两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