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数据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全国将有610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去年毕业未就业的毕业生100万人,总计约71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官方人士称,今年将力保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8%。
数字背后,人们的心情和想法各不相同。在企业界也就是雇主方一些人士对这些数字的解读和认识,却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别样”的思路,北京某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官方公布的88%的就业率是静态信息,毕业生“就业”之后如果只是短期工作半年或一年就再次失业,是否该统计到下一年的未就业大学生人群中?
李先生有这样的看法不无道理。据了解,李先生所在的公司刚起步,拓展业务和增强技术实力都需要大量人才,每年为了挖掘到最优秀的毕业生,公司都会到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与众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火拼”,并利用公司可以为外地大学生办理户口这一优势条件抢夺先机。“我们确实有优势,也有不少成绩优秀、能力出众的毕业生奔着户口而来,”李先生说,“但是,有人在落户后工作不到半年就提出辞职,甚至有人刚办完户口就辞职了,这令我们又气愤又无奈。”李先生说,尽管公司有严格的人才遴选制度,但仍然每年都要打数起与户口相关的劳动官司。
“知人知面不知心”,这88%的高素质就业人员,究竟会让多少李先生这样的民企HR人士头疼呢?知名劳动法专家、E-LAWYER首席劳动法顾问律师刘旭通过对大学生劳动纠纷案件的调研后指出,首先,该类案件的诉讼主体是受到良好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对通过诉讼解决与用人单位之间纠纷的主动性强;其次,此类劳动争议大多发生在劳动合同履行一年左右,当事人以外地大学生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外地大学生先落户后跳槽的“不良”就业动机,一旦落户北京后,就会找出各种理由与用人单位解除合同,寻求更好的发展。
刘律师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进民营、私营企业,为尽量减少该类劳动纠纷,企业应尽快对相应的用人风险进行防范。有不少企业对用人风险估计不足,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叫苦不迭,而要彻底扭转因法律严苛给企业用人造成的被动局面,就必须“先下手为强”,将企业内部的用人机制根据劳动法律的要求进行梳理和完善,以免哑巴吃黄连的窘境。
在用人风险防范方面,长期在多家知名跨国企业担任人事法律顾问的刘律师认为,企业HR工作人员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不管是否应届毕业生,都应该时刻注意用人过程中的容易出现法律纠纷的细节;第二,HR们要熟练掌握E-LAWYER顾问式劳动法律助手工具的使用方法。“法律意识+实际应用”是HR今后发展的重要职能,也是企业规避用人法律风险的必由之路。
点评:无论毕业生就业率如何提高,实际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依然是远大于供给,远远没有一些人说的达到“大学生已经饱和”的程度。难道这就是大学生劳动纠纷频发的原因?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是企业需要积极防范风险,也许诚信就业、合法就业的理念,也需要学校给学生们好好上一课了。
下一篇:失业证明获办 医保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