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网讯 (记者杨婉)昨日,报道了来自淮安的李女士,工作中一手指被砸成粉碎性骨折,单位只赔1000元的消息。报道刊出后引起相关部门关注,目前当事人已向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两律师陪同申请认定
由于目前金马公司依然未能给李女士申请工伤,昨日上午,在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的琼宇律师事务所律师陪同下,李女士一行首先来到邗江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当事方的身份自行申请工伤认定。了解相关情况后,邗江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建议当事人直接前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下午,在两位法援律师陪同下,李女士一行再次来到劳动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法律援助中心及时送达了对方金马劳务公司工商登记证明后,李女士顺利填写了申请表,劳动部门也收下了申请表,并提出要当事人及时补充相关材料的申请。
是否工伤还是未知数
记者了解到,李女士最终能否认定为工伤,还要看她提供的材料是否完整,以及劳动部门调查核实的情况。
当天下午,记者从法援中心了解到,按照法律程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走程序最快要一年半
虽然目前李女士工伤申报还算顺利,但是法律援助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之所以他们要派遣两名律师负责办理此案,实在是担心当事人的急切心理跑不赢法律程序。
“工伤认定、伤残鉴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如果这些程序全部走一遍,最快要一年半,两三年很正常。”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据记者了解,去年我市就曾审理结束一起颇受关注的工伤赔付案件。虽然最终当事人拿到了赔偿,可前后却历时3年余,为此法律援助中心先后提供了多达11次的法律援助。
而如此漫长的过程,不但会影响当事人,对企业正常生产同样是不利的。“赔偿不能及时到位,当事人的治疗可能受到影响,陷入漫长的司法程序,企业也必然被牵制一部分精力。”
记者了解到,为了能够破解这一难题,目前市法律援助中心、劳动部门、检察院、法院等,正在一切工伤案件中尝试建立法援下工伤索赔的“绿色通道”,在法律框架下,以调解发力,尽力缩短此类案件的索赔过程和时间。
下一篇:放弃休假可获3倍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