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河南省禹州市政府和企业专门租赁20辆大巴车免费护送大约1000名农民工到苏州、大连等缺工城市。当日,由中国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同主办的“春风行动”在河南省禹州市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展开,以此应对眼下最头疼的“用工荒”。 中新社发 王中举 摄
新华网上海3月4日电(记者叶锋、何欣荣)有着外贸行业“新春第一展”之称的第20届中国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华交会”)正在此间举行。“招工难”成为不少参会企业共同的烦恼。
一边是外来劳动力新增供给的减少,一边是产品利润空间的萎缩,一些企业面对招工难显得“爱莫能助”。“招工难”能否倒逼“中国制造”升级,如何使企业摆脱这般尴尬境地?
“招工难”困扰外向型企业
市场风云难测。很多外向型企业没想到,一年前,还在为订单不足而犯愁;一年后,订单无忧,“谁来完成订单”却让人头疼。
“现在最紧迫的是,企业订单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但却找不到工人”,参加“华交会”的金纺贸易公司相关负责人杜松宝表示,“我们厂的工人多从江西、安徽等内陆省份招募,目前员工的返厂率仅50%左右,企业不得已只好去车站拉人。”
本届“华交会”设立了服装、家用纺织、装饰礼品、日用消费品四个专业展区,参展企业3300多家,其中95%来自国内,清一色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外部市场回暖之际,“招工难”却暴露出来。
同样的烦恼困扰着“华交会”会场外更多制造业企业。上海闵行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冻干设备制造的龙头企业。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吴怀东说,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司接到的中高端产品订单增长30%左右,但是目前在装配技工方面却有150多人的缺口。春节以来,通过种种渠道,也只招聘到18人。一些回家过年的务工者,“一去不复返”。
主营运动休闲服饰的福建健健集团商贸处经理周军平深知企业员工“返厂率低”的根本原因:目前在沿海务工的待遇和内陆比,已无特别吸引力;现在沿海地区纺织企业普通工人的薪酬水平在1800元/月至2300元/月,而部分内地工厂也能开到1500元/月,工人生活成本更低,还可以就近照顾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