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这一轮民工荒依然无助于推动产业升级,那么沿海企业对“用工短缺”的惊呼不过是有口无心的说辞而已
文 本刊记者 马丽
3月中下旬,深圳龙华富士康门口像往年一样又出现了排队求职的壮观场面。场面堪比春运,有租被褥帮人排队打地铺的,有父母帮儿子排通宵队的,更夸张的是护栏被拥挤的人流挤垮。今年的民工荒似乎已经过去了,这个中国最大的“血汗工厂”除了底薪由900元变成910元外,其他待遇没有任何变化。
真是这样的吗?这个民工荒貌似最严重的2010年初,产业升级不过是热烈讨论后又一年的虚空期待,还是会有所不同?
2010年民工荒收官
3月22日下午,《法人》记者在深圳西丽劳力市场碰见了从湖南来深圳打工的丁金凤和李青红。两位小姑娘,一个80后、一个90后,记者见到她们的时候,她们正在布告栏前看招聘信息,每个人手里拉着一个大行李箱。
记者扫了一眼招聘信息,待遇都还不错:底薪1000以上,综合月薪1800~2600,有社保,加班费依劳动法支付,有的公司甚至还列出了年终奖。丁金凤告诉记者,春节前她刚刚从日资企业爱普生辞职,待遇和招聘信息上的差不多。
李青红此前一直在温州一家制鞋厂打工,据其介绍,温州的基本工资比较高,有1800元,但是加班太严重,每天都要工作14个小时。她希望在深圳找一个加班不那么多的工厂。
在她们背后,西丽劳力市场几十平米的服务大厅,稀稀拉拉的只有四五个人。市场主管冉生告诉《法人》记者,今年劳力市场的情况基本如此,春节以来他们只为工厂输送了二百多个劳动者。而去年这个时候,每天都有近百人前来求职。作为劳力中介,他们这块业务已经走不下去了。
目前深圳中大型工厂的招工基本结束,西丽劳力市场的工作人员推荐丁金凤和李青红考虑华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待遇在民营公司里面还不错,基本工资1000,有社保,管食宿,综合工资在1800~2000元之间,下午就能面试,面试就能进。
住宿还没有着落的两个小姑娘,想了一下就同意去这家公司面试,反正不合适三个月内西丽劳力市场还可以免费介绍其他工厂。交了200元的中介费,丁金凤和李青红带着行李前往华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面试。
我们可以象征性地将她们的入职视为这场轰轰烈烈的“民工荒”的收官之笔。深圳大学公共管理系副主任、社会学教授周林刚总结了这场空前的“民工荒”三个不同以往的地方:
其一,之前民工荒主要出现在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2010年春节前开始的这次民工荒已经由沿海波及内地。
其二,从劳工制度环境而言,《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劳动保护制度相继出台,用工单位的社会保障也在不断完善,因此,这次民工荒背后“权利荒”的现象至少没有以前严重。
其三,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普通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如果说此前的民工荒更多地“荒”在老一代农民工,而这一次则更多“荒”在新生代农民工。
至于民工荒出现的根本原因,周林刚也总结了三点:
其一,普通劳动力的供给难以满足当前大量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普通劳动力供给出现结构性失调,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产业结构本身急需升级。
其二,从总体上看,劳动力供给呈现下降的态势,80年代以来,家庭生育子女数量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而越来越少,丁克家庭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这给中国劳动力供给带来很大的挑战。
其三,随着中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80后、90年后基本上都接受了中等、高等教育,高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普通劳工的比重正呈迅速下降的趋势。
寻找产业升级的蛛丝马迹
产业升级无疑是“民工荒”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所谓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周林刚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民工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产业结构升级,随着民工荒问题的常态化,不少企业必须走产业升级之路,否则,只能因招工不到而关门。
那么民工荒有没有倒逼产业升级呢?我们试图从一些企业身上寻找答案。
深圳通达电子有限公司(下称“通达电子”)是记者采访的企业中少有的表示受民工荒影响不大的一家。副总裁许英林告诉《法人》记者,通达电子的招工进度、效果与往年基本相同,春节后通达电子通过员工推荐老乡和人才市场等多种方式招进120多名普工,目前缺口在30人左右,这个数字对比通达1000多人的规模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让《法人》记者好奇的是,通达电子给员工的底薪只有900元,虽然也有社保,加班费依照劳动法规定,综合工资在2000元左右,但是与贴在劳力市场的很多招聘启示相比,通达的待遇并没有吸引人之处,甚至略差。为何有些企业开出的条件更好还招不到工?许英林的答案是,劳动者看重的不只是工资这一块,而是工资、福利、工作环境三方面,而且有些企业列出的诱人条件实际上并不能做到。
也就是说通达电子对民工荒的判断是与往年并无不同。他们的员工待遇、生产设备、工艺技术并没有因为今年的民工荒而有所改变。但是许英林表示,产业升级是他们一直在做的事情。
南京赛肯特进出口有限公司(下称“赛肯特”)原本是一家专门从事服装外贸生意的进出口公司,几年前为了吸引国外客户,赛肯特建立了自己的服装工厂,规模在300人左右。每年的大年初三初四,赛肯特都要派人到民工大省安徽、河南招工,以弥补订单增加和劳工流失带来的用口缺口。
“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能招到人,今年一个都没有招到,你说多奇怪。”赛肯特业务经理陈晓娟觉得这个结果有点匪夷所思,不但没有招到人,反而流失了二十几个。陈晓娟认为原因应该不在工资这一块,他们工人的工资待遇已经不错,而是工人对加班非常反感。
陈晓娟告诉《法人》记者,服装这个行业经常通宵加班,他们老板现在最大的反思就是以后再也不能为了赶货让员工无限制的加班,在同样工资的前提下,减少工人的加班时间,这样应该能挽留工人。目前赛肯特一边利用周边农村的临时工,一边开始在网上招聘。
欧艾斯鸿润设施管理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欧艾斯”)是一家提供外包保洁服务的公司,其华南区域总经理石继锋告诉《法人》记者,今年他负责的华南片区劳动力缺口在20%左右,正月十五之前几乎没有招到任何工人,正月十五之后补上了10%的缺口,现在还有10%的缺口需要填充。因为人手不够,他们已经多次接到客户的投诉。
为了解决用工难题,欧艾斯总部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先进的清洁设备和工具,投入到各个分区使用。石继锋所在华南区增加了30万元的设备,虽然短期看,成本有大幅增加,但是从长远看还是划算的,石继锋做过测算,30万元的设备至少可以节约50万元的人力成本。
阳光塑胶厂听起来像一个制造型企业的名字,今年以前它确实是一家为玩具巨头做代工的工厂,员工规模曾达1000多人。但是现在它已经转行投入零售服务领域,只是名字变更审批还没有下来。
阳光塑胶厂总经理宁小卫向《法人》记者表示,转型是因为看到了这个行业已经走向了末路。在他看来,招不到工的企业都是附加值低的企业,他们没有利润空间改善工人的待遇、福利和工作环境,最后只能走向倒闭,民工荒只是一个表象,其背后反映的是这个企业已经被社会抛弃。
现在阳光塑胶厂一个新进员工的工资是2000元,以前做代工的时候,一个工作十几年的熟练工人,辛辛苦苦加班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是1800块,原因就在于新进员工是靠知识而不是双手赚钱,而这个新行业也有足够利润空间给工人这么高的工资。
产业升级之痛
在“民工荒”倒逼产业升级成为主流声音之时,也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声音认为“民工荒不见得能倒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比如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邓燕飞。
古语说,穷则生变。理论上,哪怕是一时半会儿的用工荒,也应该引起企业主的思考,将产业升级尽早列入议事日程。但是邓燕飞指出,产业升级叫得最响的是政府。而企业主多想着拿钱投入到房地产等赚钱快、包袱轻的地方。比如,现在不少传统的制造型企业,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房地产产业。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式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接受央视主持人鲁健的采访时表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并强调要用机制倒逼来促进经济转轨的方式。这印证了邓燕飞的判断,他进一步分析,“沿海地区各政府如果没有找到更强劲的发展引擎,并不愿意将本地产业转移至其他地方。所以,民工荒更能引起沿海地区各政府对产业升级的重视。”
“稍微有见地一些的企业主,在多产业发展的同时,会死守企业最原始的产业根基。但产业升级,对企业来说,似乎依然遥远。”邓燕飞向《法人》记者表示,“产业升级的过程本身就会有大量成本集聚上升,所以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非到万不得已并不会进行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
的确,产业升级意味着要更换机器、培训工人、丰富产品附加值,还需要做调整组织架构、重新配置财务等方方面面复杂的工作,加之产业升级对企业的好处并非立竿见影,所以企业主如果缺乏忧患意识和战略眼光,是不会轻易动产业升级的念头。
《法人》记者采访的诸多企业中,阳光塑胶厂算是进行产业升级比较彻底的企业,这个决定的作出不是轻松愉悦的,而是经历一番刮骨疗伤的痛苦。在转型之前,阳光塑胶厂因为种种原因未通过国际检验机构的认证,被迫停产。彼时阳光塑胶厂才意识到代工受制于人,必然走向末路,这才有了破釜沉舟的决心。而在阳光塑胶厂周围的玩具代工同行,走不下去之后,不是投入炒房、炒股大军的行列,就是做起了收租公、收租婆。
“但产业升级是历史必然,所以包括企业主在内的管理层需要有足够的洞察力,并高瞻远瞩,做出企业发展的远景规划图。”邓燕飞强调。
至于用产业升级来解决用工荒的问题更非三年两年的事,即便产业升级成功,企业仍需要一定农民技工,即便数量上有所减少,如果其他方面没有改善,也难保用工荒不会重现。邓燕飞指出,对企业而言,解决的根本之道是将农民工的家庭问题和他们在企业的发展问题细加考量并有效安排。
上一篇:农民收入问题也是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