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中,谢老师首先简短回顾了2025年《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在学界和实务界的“热度”,并提醒大家要紧跟时代热点,深入理解司法解释在司法实践中的功能与意义。他强调,学好部门法只是第一步,真正的差距在于能否将理论转化为实务能力,而不同部门法的调整对象各异,劳动法诊所在此过程中正是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然后,谢老师从六个方面就劳动法诊所应训练的思维能力展开了系统阐述。一是案件类型的全面把握,包括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行政案件、公益行政案件以及特殊民事侵权,尤其是雇员个人信息侵权救济。他指出职业分类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就业歧视案件中的疑难问题,如歧视性解雇的效力认定,仍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二是是法律思维链条的构建能力,即从事实到法律事实,再到证据、法律关系和法律责任的逻辑推演,劳动法案件的个案性极强,必须精准界定法律关系与归责原则;三是法律解释能力,他通过实例说明社会对法律常有误解,司法解释的出台正是为了统一适用标准,因此要深入研读法条,准确理解“弱者”的法律定义,并掌握法律解释的方法;四是数据与案例分析能力,要熟练运用大数据收集案件资料,结合指导性案例与热点案例进行分析,这些工具已成为现代法律实务的重要支撑;五是跨领域法律思维,能够融通民法、行政法等相关法律,拓展代理思路,寻找最佳路径,因为很多情况下法律并无直接规定,需要创造性地寻找解决方案;六是非诉讼与法律顾问能力,包括非诉讼咨询、法律文件起草以及企业法律顾问实务,这些技能将为同学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谢老师还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在学习和实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使学员们认识到劳动法诊所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综合思维能力——既能精准适用法律,又能洞察社会现实。学员们纷纷表示,谢老师的精彩讲授让大家对劳动法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还提升了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进一步认识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紧跟热点、拓展思路,才能在法律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